「經典中大師的思想行誼,是他們努力而來的風範,那我們呢...?」
從3/4開始,每週三與週六早上的六祖壇經佛法讀書會終於在今天告一段落了。
對我而言,這趟讀書會簡直是一趟直上雲霄的跳級對話。
資深的共讀夥伴們與深入的交流,讓幼幼班的我簡直喘不過去。
然而,硬著頭皮讀下去,也在堅持中看見不一樣的風貌。
很感動古德諸多禪師的思想言行,令今世的我們有一個法的方向可以依循。
而六祖慧能大師見性直來的禪風,更是讓我在迷惘中重新改寫對世界的認知。
回到自己身上,回顧兩個月的讀書會,其實七八成都聽不太懂,起先擔心鑽研在經典的文字相中,卻偏離了修行的方向。
而法師回饋,檢核修行的關鍵是否在正確的方向,在於覺察自己與給他人的煩惱是否有變少。以及在實踐與言說佛法中是否越來越精準。
法師舉一個例子,一個說明飛往美國的旅行指南,只有在我們真正要動身飛往美國時才會認真去看它!
同此,經典要跟我們的生命有關聯,才會真正有興趣深入的連結。
其中,我很深刻講到金剛經中的文句,出現最多的除了詢問佛陀的須菩提之名外,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亦是發起菩薩道的大悲心。
從中看見,學習經典的目的,不是只為了知識的獲得,更是為了能助人更好。
過往大師用自己的努力,走遍大江大海,他們的言行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。
那我們呢?
提醒自己一點一滴往前走,每天都意念著多幫助人一點,善心善行寧可少,不要斷!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