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

image

懶人包單張知識卡神奇筆記【003】《大大說書:深度洞察力 克服認知偏見,喚醒自我覺察,看清內在的自己,也了解別人如何看待你

20200321|閱影音 2327秒/懶人包製作 56分鐘27秒/心得25分鐘22

※總計製作時間:1小時45分鐘18

※書目參考來源: https://reurl.cc/0oD7gx

 

.【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】

從內在與環境的鏡像對照,會找到最真實的自己…!

本篇分享諸多工具,幫助我們從體驗中看見自己真實的樣貌,並且了解如何在互動中適應環境。

在洞察力中的7大方法中,對於富蘭克林檢視法與自我志向的挖掘格外有感。

 

書中提及富蘭克林檢視法是採取以下步驟

1. 列出自己想成為哪種價值觀的人。

2. 將價值觀面向做成表格,每天檢視做到幾項。

3. 每隔一陣子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觀完成程度,適時調整。

 

簡單的三步驟,看見對於自己的價值觀取向有變動性的特質,要在實際的生活中觀察自己的完成程度,以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該價值觀,抑或只是因為認為自己「應該要有此價值觀」。

如認為自己很脫序,所以設定自己想要有秩序的價值觀,然而目標一直未達成,經釐清發現自己可能有創意、天馬行空的優勢特質。因此就可以刪掉原本秩序的價值觀,因為其不適合自己、違反本性。

 

自我志向的尋覓,在書中有談到志向五問,幫助我們找到人生驅力

1. 小時候的夢想是否完成?

2. 檢視現在時間運用的狀況是否滿意與喜歡?

3. 站在第三者的立場,檢視自我人生目標,以客觀立場思考是何的方向?

4. 當你離開人世,可以為世人留下什麼?

5. 若只剩下一年壽命,你會想要做什麼?

 

其實就是從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自己與他人等不同角度與維度去檢視自己,去看見自己內在的驅動力。個人認為這些問題的回答要清晰的前提,是基於跟生活有足夠的互動性,才能有參考點,不然在思考時會模模糊糊。

 

.【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】

我認為深度洞察力一書,很重要的關鍵是要看見適合自己與環境互動的模式。而不是只有內在探索而已。

因為我們都是跟社會有連結的存在,若不把環境的變動因素對自己的影響,以及自己對環境的影響考量進去,勢必會造成諸多偏差。

 

過往上過諸多自我探索的課程都有進行過價值觀排序,而每次測驗都不同。

這就印證了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的內在也一直產生變化。

定期去看看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,才能更清晰的在生活中的每個選擇中做取捨,減少誤判與後悔的機會

 

如果要聚焦運用的指南步驟,我覺得會是

整理價值觀排序->大量生活經驗操練->精實反思收斂(ORID檢測生活的感受與在意點)->價值觀排序重置(每半年一次)

 

如其所試,就會越來越清楚與聚焦,自己在生活中的選擇。

 

.【A2以後我怎麼應用】

1. 整理自己的思考分寸:最適切的思考、覺察為何?

2. 練習每週1~3 20分鐘四到自省錄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圖像 反思 有效學習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徐紘宸Sam 的頭像
    徐紘宸Sam

    圖像掌心燈

    徐紘宸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